2021年安徽省自学考试《美育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

发布日期:2021-09-01 编辑整理:安徽省自考网 【字体:
自学考试《美育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 5小题,每小题1分,共2 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学研究的四部分内容中以( D )为归宿。
 
  A.美的哲学 B.艺术社会学 C.审美心理学 D.审美教育
 
  2.古罗马时期的美学家贺拉斯提出 ( C )
 
  A.和谐教育 B.快乐教育 C.寓教于乐 D.趣味教育
 
  3.对于美育的性质,教材的观点是 ( C )
 
  A.美育是艺术教育 B.美育是美的价值的教育
 
  C.美育是情感教育 D.美育是生命教育
 
  4.宣泄人们内心过分强烈的心理能量的最佳途径是 ( B )
 
  A.劳动技术教育 B.美育 C.德育 D.智育
 
  5.美育中的形象 ( C )
 
  A.仅仅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B.仅仅作为一种目的,而不是手段
 
  C.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更重要的是目的 D.既不是目的,也不是手段
 
  6.下面属于审美愉悦的是 ( B )
 
  A.人对暖色与冷色的不同感觉 B.看到故宫,赞叹劳动人民的伟大
 
  C.吃菜时,觉得很合胃口 D.天冷了,加件衣服很舒服
 
  7.鲁迅说过:《红楼梦》里的焦大是决不会爱林妹妹的;这是审美观的( B )的具体体现。
 
  A.时代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普遍性
 
  8.改造山川,美化环境,修建房屋指的是审美创造中的 ( A )
 
  A.物质创造 B.精神创造 C.历史创造 D.超功利创造
 
  9.《诗经》中的“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指的是 ( A )
 
  A.人体美 B.服饰美 C.人格美 D.感情美
 
  10.音乐的基本特征是 ( B )
 
  A.再现性 B.表现性 , C.生活性 D.多变性
 
  11.中国在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制定出“礼”,对人的服饰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作了十分繁杂的规定,以标明人的等级和职业,区分人们的社会地位,这里体现了服饰的 ( B )
 
  A.实用功能 B.象征功能 C.审美功能 D.政治功能
 
  12.在文明社会,艺术主要是 ( C )
 
  A.为所有人服务的 B.为大多数人服务的
 
  C.为少数人服务的 D.为集体服务的
 
  13.审美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是 ( C )
 
  A.审美对于工作是有害的,它们是无法统一的
 
  B.日常生活是平庸的、琐碎的.
 
  C.审美是度过闲暇的最佳方式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4.美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是 ( A )
 
  A.美育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美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来说是无足轻重的
 
  C.美育通过培养人的理性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5.做游戏是幼儿审美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其中具有颠倒角色和自我解放作用的游戏类型是( B )
 
  A.练习性游戏 B.伪装性游戏 C.规则性游戏 D.构造性游戏

  16.对胎儿进行美育的主要方式是 ( B )
 
  A.绘 B.听音乐 C.讲故事 D.跳舞
 
  17.近代思想家( D )在谈到美术与科学的关系时,曾提出了“求美先求真”的思想。
 
  A.王夫之 B.王国维 C.蔡元培 D.梁启超
 
  18.在人生的不同时期,身心发展均有其重点,其中语言发展最快的阶段是 ( B )
 
  A.婴儿期 B.学前阶段 C.小学阶段 D.青春期 .
 
  19.音乐在少儿的审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 ( B )
 
  A.培养少儿的直观洞察力 B.发展少儿的听觉感受能力
 
  C.培养少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D.提高少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20.在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方面,对小学生的审美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 ( B )
 
  A.理解能力 B.观察能力 C.模仿能力 D.创新能力
 
  21.美育的实施首先是在( C )中进行的。
 
  A.美术课 B.课外活动 C.课堂教学 D.美化校园的活动
 
  22.( B )是教育获得新生的一个突破口。
 
  A.教改 B.美育 C.德育 D.素质教育
 
  23.( C )是教师内在审美素养的最高层次。
 
  A.丰富的美学理论 B.完善的个体审美心理结构
 
  C.健康人格的魅力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4.( A )是教师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审美素养,是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落实美育的基本手段。
 
  A.艺术表现技能 B.批评技能 C.课堂审美化技能 D.语言审美化技能
 
  25.( B )是培养教师审美素养的最根本的途径。
 
  A.生活经验的积累 B.审美实践活动 C.理论学习 D.教师形象设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O小题,每小题1分,共1O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o
 
  26.中国近现代美育思想代表人物有 ( ABCD )
 
  A.梁启超 B.王国维
 
  C.蔡元培 D.鲁迅
 
  E.康有为
 
  27.健康人格与病态人格和理性人格相比基本特征是 ( ABDE )
 
  A.整体性 B.协调性
 
  C.塑造性 D.创造性
 
  E.情感性
 
  28.美育的特点主要有: ( ABC )
 
  A.形象性 B.愉悦性
 
  C.自由性 D.稳定性
 
  E.易变性
 
  29.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的具体途径有 (ABCDE )
 
  A.学习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
 
  B.批判与抵制错误的审美观
 
  C.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审美实践活动
 
  D.以正确的美学理论作指导
 
  E.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深入体验、勤于思考
 
  30.按照审美感官来分类,艺术可分为 ( ABCD )
 
  A.视觉艺术 B.听觉艺术
 
  C.视听艺术 D.语言艺术
 
  E.表演艺术
 
  31.美育的功能主要有 ( ABCD )
 
  A.对个体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B.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C.可以协调人际关系
 
  D.可以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E.可以发展人的理性
 
  32.创造力是由多种智力、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一种合力,在这种合力中,其核心因素是 ( ABCD )
 
  A.创造性思维 B.创造性想象
 
  C.直觉 D.灵感与美感
 
  E.观察力、记忆力
 
  33.青少年审美感兴能力的形成是以(ACD )的形成为标志的。
 
  A.审美态度 B.审美知觉
 
  C.审美直觉感受力 D.审美趣味
 
  E.审美想象
 
  34.对小学生实施美育应当遵循( ACD )的原则。
 
  A.循序渐进 B.循循善诱
 
  C.启发诱导 D.寓教于乐
 
  E. 严格要求
 
  35.教师内在审美素质的培养通过哪些途径( ABCD )
 
  A.理论学习 B. 生活经验的积累
 
  C.通过实践活动 D.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
 
  E.通过对生活的感受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趣味教育:就是指针对人的趣味做的引导工作,即将人的趣味从低级引向高级,从生理的层面引向心理精神的层面,从兽性的层面引向人性的层面。
 
  37.审美创造力:是指审美主体在感知美、鉴赏美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事物的能力。它包括对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审美创造力两个方面。它是审美教育的制高点和落脚点。
 
  38.发展型的生活方式:在这一阶段,虽然生存的问题仍很重要,但人奚的发展问题开始在其生活中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人的发展、特别是人的精神发展日趋重要,审美与艺术在人类生活中也日趋重要。
 
  39.灵感:是指在创造活动中,突然出现的一种短暂的最佳创造心理状态,是最佳创造思维和最佳想象力结合而突然爆发的思想火花。
 
  40.内在审美素养:内化于教师自身的心理——文化结构中的不可见的,有着一定发展水平和稳定程度的审美素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1.美育在塑造健康人格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美育在塑造健康人格中所起的作用有:
 
  第一,美育通过发展人的感性来塑造健康人格。作为一个现代概念,健康人格是对以前所有片面人格的超越,是对理性人格的超越,因此,对于健康人格来说,光有理性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而美育恰好就是一种感性教育,因此,美育能通.过发展人的感性来塑造健康人格。
 
  第二,美育通过协调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发展来塑造健康人格。美育是一种协调性的教育,它是沟通人的感性和理性的桥梁。它不是通过压抑人的其他心理机能来求得感性的片面发展的,而是通过人的各种心理机能的相互作用,感性和理性的相互协调,从而塑造健康人格的。
 
  42.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的途径及意义是什么?
 
  答:辩证唯物主义美学认为,人的审美感知能力虽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主要还是通过后天培养训练获得的。那么,如何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呢?其具体方法有:
 
  (1)发掘先天的审美潜质
 
  由于人们的生理条件、遗传因素等的区别,人的先天的审美潜质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对节奏和音律敏感,有的人对色彩和线条情有独钟,这些先天性的因素是后天审美的有利条件。在审美教育中,应当善于发现和挖掘受教者的这些先天的审美潜质,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和培养,使他的天赋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
 
  (2)加强审美实践的训练
 
  对审美感知力的培养,除了向学生讲授必要的美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多参加审美实践活动。只有通过认真的观察、专注的倾听、深入的探究,才能为学生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的意义是:人们对内在情感的体验、认识和积累,往往是通过审美感官对外部自然形态和艺术形式的把握完成的。因此,审美感知能力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其他审美能力萌生、发展的基础,是通向更高审美境界的桥梁。只有通过审美感知这个“大门”,才能与美的事物发生关系,才能进入审美过程而获得美感。如果审美者缺乏对美的事物的敏锐感知能力,他就不可能产生其他的审美心理过程,自然也就不可能获得审美愉悦。
 
  43.视听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其美育作用是什么?
 
  答:视听艺术有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门类,其审美特征有:
 
  (1)它需要人的视觉与听觉共同参与欣赏,才能引起人的审美愉悦。
 
  (2)它是综合性较强的艺术。
 
  (3)它们是凭借造型、色彩等的综合活动过程来表现一定审美经验的艺术,因而又属于时间艺术。视听艺术的美育作用:
 
  (1)通感能力的培养。它需要调动视觉与听觉共同参与欣赏活动,使其审美主体的多种心理功能积极参与、相互协调。
 
  (2)综合能力的培养。由于视听艺术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它在培养和提供诸感官和心理功能的协调与配合上有突出作用。
 
  44.如何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美育?
 
  答:教师的服饰、形态、行为都可以作为向学生进行美育的有利条件。教师的服饰应当美观大方,既不过分时髦,也不要过于落伍。过分时髦的服饰会使学生模仿、追求奢侈,且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太陈旧的服饰又会显得古板,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疏远的感觉。形态美主要指教师的行、动、坐等身体语言及手势、眼神、表情等情态语言。行为美是指教师在处理各种事情时的表现。如认真教学、尊重他人、爱护学生、主持公道、喜爱艺术、富有情趣等。教师如能’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较高的审美修养,就会使学生学有榜样'从教师的身上得到美的教育。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5.加强美育对深化教育改革有何重要作用?
 
  答: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在人才。而要培养出一批跨世纪人才就必须改革我们的教育,实现几个方面的转变: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式教育转变;从偏重理性教育向感性与理性统一的教育转变;从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向开发智能、培养创造力的教育转变;从重视科技教育、轻视人文科学教育向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科学教育交叉的综合性教育转变;从培养片面发展的“单面人”向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转变。
 
  要完成这几个方面的转变,审美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审美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要提高全民的素质,自然也应包括审美素质。另外'审美教育本身是一种感性与理性有机结合的教育,它不仅能促进人的感性和情感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沟通人的感性与理性的桥梁,它使人的感性与理性协调一致,所以,它是进行感性与理性统一教育的最好的教育形式。同时,由于审美教育有利于人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人的创造力。因此,实施审美教育,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和谐的个性和创造力,从而有助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46.联系实际谈谈社会美育对人的重要影响?
 
  答:社会美育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借助于各种专门的美育设施和机构及环境的美化等对冬施行的美育。社会领域十分广泛,社会生活极其丰富,因此,社会美育的范围更加广阔,对人的影响也更加广泛和深刻。
 
  第一,从社会美育的形式来看。
 
  第二,从社会美育的特征来看。
 
  (以上两方面考生可结合自己的实际进一步论述,在此不宜统一作答)

安徽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安徽自考便捷服务

安徽自考微信交流群

安徽自考微信交流群